春耕在即,昨日,,在南安市洪瀨鎮(zhèn)一育秧中心,,工人們正忙著育秧,在他們的操作下,,一個個秧盤通過自動化育秧設備流水線快速制作完成,,隨后送進育秧大棚進行培育。
全市首育秧(苗)大棚投用助力春耕
一旁的育秧大棚內,,一臺大型育秧設備正快速運轉,,育秧大棚負責人呂錦全將一個個秧盤整齊放置在流水線上,一排放齊了就到下一排,,有如立體停車場般便捷,。“將撒好種子的秧盤安放在生產線上,通過控制大棚內的溫度,、濕度及光線,,對秧盤進行催化、培育,,20天即可出苗,。”呂錦全介紹,一臺大型育秧設備可放置秧盤3000余個,,按照一畝地20盤秧苗計算,,可供約150畝稻田用秧。
作為我市首育秧大棚,,該育秧大棚的投用,,不僅可以大幅縮短育秧時間,方便管護,,節(jié)省勞動力,,培育出來的秧苗密度也適中,更適合進行機械化插秧,,從而實現育秧到插秧全程機械化,。南安市農業(yè)機械化發(fā)展中心工程師黃春福表示,除了培育水稻秧苗,,移栽后,,育秧大棚還可用來培育蔬菜苗、草皮樹苗等,,實現多元化利用,,提升設備使用率。
據泉州市農業(yè)機械化發(fā)展中心監(jiān)管科科長陳榕介紹,,泉州市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已經成熟,,2023年全市水稻綜合機械化率達79.57%,但水稻機播水平不到50%,,今年市農業(yè)農村局將著力補短板,,大力提升水稻機播水平,力爭全年提高5個百分點,。(泉州晚報融媒體記者顏雅婷 陳小陽 文/圖)